繁體中文 / English
首頁中心介紹中心背景

中心介紹

about
17902
中心背景

2010-2011年  推動健康促進學校國際認證計畫、成立健康促進學校國際認證中心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因應二代健促學校,國民健康署自2011年起開始推動健康促進學校認證暨國際接軌計畫,強調實證導向的健康促進學校及國際交流,該計畫委託輔仁大學陳富莉教授研究團隊進行,並成立"健康促進學校國際認證中心"。

    計畫參考世界衛生組織2009年「健康促進學校發展綱領:行動架構」,成立健康促進學校認證專家工作小組,完成認證指標項目建構。接著,邀請五位健康促進學校國際專家學者擔任國際認證委員,經由試評,共同制定我國健康促進學校認證標準及機制,包括健康學校政策、學校物質環境、學校社會環境、健康生活及能教學與行動、社區關係、健康服務等六項標準、63項評量項目。


 
2012年   辦理第一次國際認證

    第一次國際認證共有293所學校報名,214所學校參與,最後決選出金質獎4所、銀質獎14所與銅質獎120所,該年辦理第一屆健康促進學校國際認證頒獎典禮,表揚所有獲獎學校。

 
2013年   簡化認證標準機制工作

    經過第一次國際認證後發現有許多評核機制需要再修正,包括認證標準的鑑別度與信效度,以及認證流程繁瑣等問題。因此,透過專家會議、專家效度分析、獲獎學校深度訪談與問卷調查進行信效度檢驗,並與國際認證委員的討論後,將認證評量項目由63項精簡至47項,滿分仍維持100分,並決議銅質獎候選學校進行實地訪視,以增加認證審查的信效度。

 
2014年   辦理第二次國際認證

    第二次認證認證共有238所學校報名,182所學校參與,最後決選出金質獎5所、銀質獎20所、銅質獎31所、參加證明獎41所,該年舉行第二屆頒獎典禮表揚得獎學校。

 
2015年   調整認證指標評分方式及流程

    第二次國際認證過程中,無論是專家會議討論或是學校及地方單位的回饋,現行認證標準及流程,仍有些許地方值得再進一步修訂。為將認證系統發展地更加完善。進行認證標準及認證流程之修訂,同時強化認證委員在認證過程的精確性及一致性。

 
2016年   辦理第三次國際認證

    第三次認證共有119所學校報名,101所學校參與,最後決選出金質獎4所、銀質獎20所與銅質獎24所,該年舉辦第三屆健康促進學校國際認證頒獎典禮。


 
2017年   落實推動實務及行政減量

    透過三次認證工作的辦理,已具體發現認證系統的發展方向。為將認證系統的進行更落實於目前健康促進學校推動實務,並減輕地方政府部門行政負擔,再次進行認證標準內容及方式之修訂。透過發展國際認證核心標準、參與國際研討會,使台灣健康促進學校國際認證與國際健康促進學校指引接軌。

 
2018年   辦理第四次國際認證

    第四次認證共有121所學校參與,最後決選出金質獎5所、銀質獎31所、銅質獎23所、推動嘉獎18所,以及特色議題加值優良10所,該年舉辦第四屆健康促進學校國際認證頒獎典禮。

 
2019-至今   推動三代健康促進學校計畫;國際認證中心轉型健康促進學校國際網絡推廣中心

    2019年起,台灣為了與世界接軌,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20年9月發表最新健康促進學校國際標準,本計畫藉由實證基礎找出更有效的推動策略,修正及發展新的監測指標及獎勵機制,於2020年提出健康促進學校3.0初步構想。同時,在2020年起將健康促進國際認證中心轉型為"健康促進學校國際網絡推廣中心"。